近日,酷爱成人网
赴乡社会实践小队在河北沧州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探寻运河文化,助力非遗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展馆、对话传承人、校园宣讲等多种形式,触摸沧州鲜活文脉,用青春行动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7月15日清晨,晴光洒满沧州街巷,李传贺与罗艺走进沧州博物馆。朱红门楣下的铜狮雕塑昂首挺立,展厅入口的大运河地图上,码头遗址星罗棋布。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二人了解到明清时期大运河如何让沧州成为南北物资交汇的商埠重镇。

沧州运河文化展厅(李传贺摄)
“武术之乡”展厅内,泛黄拳谱、寒光闪闪的虎头钩,以及1930年代武术名家授徒的照片,让他们深刻体会“镖不喊沧”的江湖传奇。

武术之乡雕塑(李传贺摄)
非遗展区里,青县盘古戏彩衣、吴桥杂技马鞭与磨痕累累的顶碗,仿佛将庙会喝彩声带回眼前。当日下午,二人在研学空间围绕铁狮子铸造工艺、《水浒传》沧州印记展开研讨,初悟“传承需与时代同频”的道理。
实践小队前往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青砖黛瓦的建筑依河而建,漕运沙盘复原明清航运盛况,泛黄的漕运账簿清晰记录南货北运明细。在工坊区,竹篾匠人指尖翻飞编织菱角灯,饮食展区老师傅将豆腐切得细如发丝,苏州评弹艺人的三弦声里满是运河市井故事。午后研讨中,李传贺与罗艺细数剪纸、泥塑、渔具制作等非遗传承故事,认识到运河非遗是“以河为家”的生存哲学载体。

大运河文化浮雕展示(李传贺摄)
随后,实践团先后来到沧州园博园与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园博园内,运河风光带波光粼粼,13座城市展园各展地域风情,百草园、百花园尽显生机。午后的大化工业遗存区,红砖烟囱、银色管道勾勒出独特天际线,工业博物馆里的老式设备、机车展览馆的绿皮火车头,唤醒工业建设记忆;罐罐乐园中,工业罐体变身游乐设施,非遗记忆馆里剪纸与工业元素碰撞出新火花。傍晚“古今对话”交流中,二人探讨园林文化传承与工业遗址转型,体会沧州“变与不变”的城市特质。

大化工业遗存设备(李传贺摄)
七天实践,实践团从博物馆到展馆,从老街到园博园,全方位探寻沧州文脉。李传贺表示,将把实践收获融入专业学习,用创新方式讲好沧州文化故事,让千年文脉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光彩。